榆林英才网

追“新”逐“绿”向未来 ——榆林加快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综述

更新时间:2024-09-21 浏览量: 

作为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榆林依托地下丰富的能源资源,推动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然而,亮眼的经济数据、富足的百姓生活,并没有让榆林选择“安于现状”。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榆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新路,积极重塑能源产业结构,着力在源头降碳上“做加法”、在末端排碳上“做减法”,以实干实绩推动高碳城市绿色低碳发展。

9月12日,记者走进位于榆横工业园区的远景零碳产业园看到,一座座簇新的现代化标准厂房错落有致,一台台风机机舱产品正在等待交付,展示大厅内智能储能柜、智能重卡换电站模型更是科技感十足。

据了解,远景零碳产业园项目占地面积约200亩,建设内容包括年产2吉瓦智能风机装备制造厂、年产3吉瓦时储能电池装备制造厂及仓储物流中心、“能碳双控”平台展厅等,着力在榆林打造以风电、储能等为核心的高端绿色能源装备产业集群。“远景一期项目的落地,不仅填补了榆林风电、储能装备制造领域的空白,更是榆林聚力发展壮大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远景能源陕西公司投资开发经理王智贵说。

作为智能风机和储能电池领域的头部企业,远景能源陕西公司之所以选择“落户”榆林,看重的是这里得天独厚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据了解,榆林新能源资源占到陕西省的60%以上,其中年有效风速小时数超过6500小时,日照时数及辐射量均排名全国前列。与此同时,榆林企业众多,电力消纳途径广泛,发展风机、储能电池市场前景广阔。

在“双碳”背景下,绿色制造成为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趋势。王智贵表示,远景能源陕西公司将持续深化与榆林的合作,通过推动煤化工与绿氢耦合、加速绿色新兴产业落地、建设零碳产业园、构建能源物联网等多个维度,驱动更多创新资源集聚榆林,促进榆林传统高碳产业低碳化转型升级和新兴绿色产业集群集聚落地。

在陕煤集团榆林化学400万吨/年CCS(碳捕集与封存)示范项目40万吨/年先导试验项目建设现场,同样是一派火热的场景。广大建设人员正奋战在施工一线,抢工期、赶进度,加速推进项目建设。

二氧化碳捕集和封存,是国际公认的有效促进碳减排的重要措施。陕煤集团榆林化学400万吨/年CCS示范项目采用“集约化、大规模、清洁利用和有效利用”现代洁净煤技术模式,将二氧化碳从排放源中分离出来,经过压缩、水冷降温等环节,通过高压管道输送注入地下永久封存,实现长期与大气隔绝。

“项目一期(40万吨/年先导试验项目)榆碳1井、榆碳2井目前已钻井完井,地面装置土建主体基本完成,正在进行二次结构及安装工程施工,预计今年年底将实现二氧化碳试注。”陕煤集团榆林化学CCS项目部相关负责人常成表示,下一步,该项目将先后实施二期百万吨级CCS技术开发与工程示范、三期400万吨/年CCS示范项目,全部建成后每年可捕集二氧化碳400万吨。

近年来,榆林锚定“双碳”目标,以创建榆林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为引领,不断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引进了风机全产业链、储能电池等高端制造项目,吸引铝下游深加工、电缆制造等项目落地建设,深入开展氢能全产业链示范,以氢能重卡和煤化工补氢为突破口,布局氢能制储输用全产业链,加快构建以风能、氢能、光能等为主体的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同时,充分发挥地质封存条件好、排放源聚集、捕集成本相对较低等优势,依托国能、延长、陕煤等企业资金和技术优势,扎实推进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及资源化利用,力争2025年实现全市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及资源化利用规模达545万吨的目标。

“我们将充分发挥榆林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基础优势、应用场景优势,以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应用为主题,大力实施二氧化碳驱油等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工程,系统推进煤、油、气、可再生能源等融合发展,为高碳城市低碳发展探索经验、形成示范,为能源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市发改委主任崔渊说。

微信扫码阅读

文章来源:榆林日报  文章作者:记者 闫景 马腾 

上一篇 : 榆阳区积极推进林业碳汇交易-空气能卖钱 林草可变现